山东加大版权保护与社会服务,推动版权价值实现转化
为创意创新加上一道“保护锁”□ 本报记者 赵琳
本报通讯员 李冉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布老虎纹饰多样、色彩艳丽,黄河仙子造型别致、元素丰富。在前不久举办的“沿着黄河遇见海”沿黄九省(区)手造民俗展上,东营本土非遗产品“刘氏布偶”大受欢迎。“刘氏布偶”代表性传承人刘培宗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,“买的人多,问的人也多,把我们本土民间文化艺术传得更广。”
前几年,刘培宗并没有这么“热情”。他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新样子,只要在展会上一摆出来,就有人买去仿制。这导致别人只要拿着布玩具多问几个问题,他的心里就拉响了“警报”。后来,在版权管理部门的指导下,刘培宗一口气把自己设计的150多种布玩具登记了版权,为辛苦创作的成果加了一道“保护锁”。
“我这心里终于踏实了。现在,参加展会,宣传民间艺术,我比谁都积极!”刘培宗说,他已经与家居生产企业开展合作,通过加入中药材、炭粒等不同功能的填充物,开发出新的布玩具产品线。
非遗传承保护从“消极”到“积极”的转变,是我省版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优化、版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、氛围持续增强的一个缩影。
当下,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登录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,自发进行版权登记,创新能力不断激发。“我们只需要在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进行登记,就能获得一个二维码,扫码可查关键信息,能用来质押、转让,版权受侵害时也方便维权。”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说。此前,他与LV、肯德基、匹克等品牌,以及王者荣耀、天涯明月刀、武动乾坤等受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游戏合作,多次推出“联名款”风筝。手游王者荣耀中,“飞鸢探春”潍坊风筝主题皮肤销售量破百万,让潍坊风筝飞到网络空间、飞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。
创新版权登记服务,山东送服务“上门”。省委宣传部版权处有关负责人介绍,针对版权密集企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、文化创意园区、非遗文化产地等原创成果集聚区,我省专门培育指导建立版权工作站,将版权作品登记服务送到企业和园区“门口”,安心又便利。目前,全省已设立19家省级版权工作站。
版权作品是版权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。2022年,全省著作权作品登记25万余份,共办理引进输出图书版权合同131份;今年前3个月,全省著作权作品登记量已超7.5万份。以版权登记的海量数据为支撑,我省充分发挥2家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、1家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、9家省级版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,加强版权宣传、展示、销售、孵化,推动版权价值实现转化。2022年成功举办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,实现重大版权项目交易6项,达成意向签约交易额30.1亿元。
这几年,山东全影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尝到了版权价值转化带来的甜头。仅去年一年,全影公司创立的山东省婚纱摄影版权登记交易平台登记作品就超过7万件,专业版权交易额超6200万元。平台吸引了全国95%以上的摄影师,拥有自主研发的软件著作权近50项,累计登记版权作品23万件。公司董事长董传宇深有感触地说,现在虽然会偶发盗版现象,但有了版权登记关键信息,官司“一打准赢”;版权业务从原来的亏损状态一跃成为利润最高、成长最快的板块,“加强版权资产管理,已经成为文化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。”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,全影公司获得“2022年度十大作品著作权人”称号。
在加大版权保护运用力度的同时,山东还扎实开展专项行动,不断完善相关部门间线索通报、信息共享、案件移送等机制,加强跨地区案情会商、源头追溯、联合办案,强化大案要案查办力度,联动打击侵权盗版行为。在国家版权局查处侵权盗版案件通报表彰中,我省获有功单位称号32家、有功个人103名。
关键词: